文 | 崔明 广联达智慧工地产品总监
来源 | 广联达新建造(ID:Glodon-NB)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691710565)
一.行业生存压力大-国有建筑企业主要存在六大类问题
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35917亿元,同比下降16%。据统计,去年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的增速,可见此次疫情对建筑业有较大影响。建筑业2015~2019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总产值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建筑行业告别了高增长阶段,增速连续9年下滑;我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国有建筑企业主要存在六大类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及时解决,如何解决到位,将关系到相当一部分企业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生存。
1.建筑施工用工难,人才市场化不足
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壮年群体数量逐步减少;高技术工一人难求。员工队伍规模偏大,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没有真正确立端正的市场观念,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普遍不强。
2.技术创新、信息化相对滞后
对建筑业来说,通过降低材料、机械和劳动力成本来为项目降本增效,从而提升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在逐渐缩小。强化以技术创新和信息化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竞争层次,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提高建筑生产的附加值,与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接轨,已经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安全事故频发,行业危险性急需解决
2016年、2017年,2018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三年上涨。建筑业死亡事故总量已连续9年排在工矿商贸事故第一位, 建筑业已经成为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
4.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行业多为国企基因,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人力、经营、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滞后。项目管理需要从生产提效、降低成本、安全监管、提质节能等多头并举,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经营模式和机制,彻底改变传统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与政策,提高总分包机制下的项目管理与控制的综合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不能回避的重要任务。
5. 品牌管理重视不够,市场能力不足
建筑企业长期不重视公共宣传,只是在施工项目现场悬挂标语和标识进行小范围的营销,或者制定了品牌战略,也大多执行不到位。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建筑企业应将品牌作为公司战略,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提供优质服务、建立承包商的信誉,扩大市场占有率。品牌战略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6. 工程总承包的硬实力有待提高
未来随着建筑行业格局的重组,工程总承包主要依靠综合技术能力,进行差异化竞争,提升竞争层次。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独创的工艺设计、设备采购以及对施工安装分包企业和土建设计的协调管理上。实施工程总承包要求企业集团的总部能有效进行职能转变,从松散的行政管理转向专业的业务管理,发挥统一指挥、调配等作用。
行业增速放缓,劳务工人老龄化、质量要求提高,安全事故频发,和疫情后时代的背景下,施工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二、数字化是趋势-施工企业应对问题和巨大压力的破局之法
2018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加速制造与互联网融合,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2019一带一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就是生产力,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2020年2月26号,住建部发布了一份关于项目复工后的疫情防控要求,明确要求了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文件中还明确要求推进大数据、物联网、BIM、无人机等技术。
三、新基建是机会-机会来了,要不要抓住见仁见智
2020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加入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列。对于新型基础设施,一是要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指导,完善政策环境,创新相关体制机制,支持构建多元化的示范和应用场景,加强前瞻性、引导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夯实发展基础。二是融合发展,要做好综合平衡和衔接协调,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促进协同融合,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针对传统的基础设施领域,将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和提升效能,未来将统筹推进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构建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在整个建筑施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的浪潮下,国家和各级政府频繁颁布相关政策的背景下,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了数字化探索。数字化变革核心是数据,每一个工程项目是核心,需要率先实现工程项目的数字化。
很多施工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新基建的技术,数字化手段管理项目。仅广联达公司2019年服务的项目就有3万多个,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步伐正在加快。而从应用上来看,都是围绕BIM、智慧工地等核心技术开展的。智慧工地将更多人工智能、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且被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实现工程管理干系人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BIM技术为工程项目提供一个可视化、可量化的协同管理平台。通过轻量化的BIM应用方案,达到减少施工变更、缩短工期、控制成本、提升质量的目的,同时为项目和企业提供数据支撑,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和企业集约化经营。通过BIM实现建筑实体数字化,智慧工地实现生产要素数字化。共同支撑项目管理全过程数字化,BIM+智慧工地是项目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支撑。
四、BIM+智慧工地是核心-解决项目管理问题助力企业成功
BIM+智慧工地是建筑行业技术创新的机会点,是解决人力问题、安全问题、降本增效的推动力,是品牌提升,增强总承包实施能力的重要解决方案;数字化的引入关系到企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生存。
(一)BIM+智慧工地业务架构
BIM+智慧工地由三个技术中心和三个业务中心组成。
三个技术中心
1、物联中心: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现场硬件设备的运行数据,实现生产要素数字化;实现不同品类、不同厂家的一站式链接;
2、 BIM中心:通过BIM技术,将实体模型与虚拟模型相结合,实现建筑实体数字化
3、数据中心:集成现场软件和硬件数据,通过统一的主数据和领域数据模型,形成项目数据中心。
三个业务中心
1、管理中心:围绕业务,精细管理。基于广联达20年的施工管理业务积累以及一系列的专业管理软件系统,形成项目管理中心,实现精细化管理。
2、指挥中心:对于现场的生产状态、生产风险实时掌握,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生产指挥,资源和资金调度。通过数据建模实现风险预警、趋势预判,协助管理者指挥调度。
3、决策中心:智能决策,全面掌控。基于现场数据和管理活动数据,让项目管理者的便捷、全面的掌控项目进展,并基于历史数据和平台算法,辅助管理者做出各项决策;
在这三个技术中心、三个业务中心的基础上,实现施工项目全面数字化,最终让我们传统粗放式的管理迈向工业级精细化管理。
(二)BIM+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BIM+智慧工地以进度为主线,成本为核心,利用BIM、IoT、大数据、AI等核心技术,集成项目软、硬件系统,实时汇总数据,实现建筑实体、生产要素、管理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为项目提供生产提效、管理有序、成本节约、风险可控的项目数字化解决方案。
针对于现场的硬件监测,广联达提供了五十余个大类的标准方案,并且在逐步进行扩展。将这些硬件进行了简单的归类,包括:
①安全文明施工类,针对一些大型机械,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比如塔吊、高支模、深基坑等;
②绿色文明施工类,针对各地政府环保部门关注的绿色施工,通过实时监测,自动治理,保障现场绿色环境,比如环境监测,自动喷淋,智能水电表等;
③生产指挥调度类,通过智能硬件的使用,使远程应急指挥和生产调度更贴合实际、更高效,比如视频会议系统、智能广播系统等;
④基建类,针对基建工程的特殊性,提供专门的硬件监测设备,比如龙门吊安全监测,盾构机安全监测,工程车辆智慧管理等;
针对业务管理方案,广联达提供20余种业务系统,包括劳务管理、物料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商务管理、斑马进度、协同管理等系统,通过工具型产品的应用,提高一线人员工作效率,用技术代替人力,实现岗位作业数字化。
(三)亮点应用
1、 智慧劳务
动力不足很多时候是导致项目进度延迟的重要原因,没有劳务实名制系统之前,管理人员通过现场点名等方式很难实时得出准确的工人数量;通过本模块,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项目现场、出勤、在岗工人数量,依此判断劳动力是否充足;通过分包单位出勤率及人数,在劳动力短缺时可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2、智慧机械
针对于安全频发的现状,如何通过技术的手段尽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通过给机械加装各类传感器,为机械提供安全运行的保障。传感器具体有哪些呢?以塔吊为例:
1.司机身份识别认证:只有司机在监控设备进行刷卡、指纹、人脸、虹膜验证身份后才能进行设备的作业操作。
2.载重监测和预警:通过重量传感器实时监测现场的塔机吊重,一旦超过我们设定的临界值,塔机就进行报警。除了重量监测,力矩、高度、幅度、回转角度、风速等数据都可以实时监测。
3.群塔防碰撞:通过对每台塔吊运行数据监测,系统自动划定群塔作业碰撞区间,一旦发生风险,自动预警,提醒司机注意操作,安全驾驶。
4.吊钩可视化:安装在塔机上的摄像头能实时跟踪吊钩下方吊物的情况,并能根据吊钩的位置自动调整摄像头的倍率,保障驾驶员可以清晰的看到吊钩吊载运行的情况。
5.数据远传功能:系统能与监控平台无缝对接,通过监控平台可以对塔机运行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设备运行记录、历史数据和违规操作报警信息能够在监控平台完整显示。
3、智慧物料
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模式实时掌握项目部收发料数据,对材料的误差、偏差情况全天候进行实时监控传输,消除项目部收料通病隐患。并通过对供货偏差分析、对供应商的合同履约能力进行评判,全面掌握项目部物资进出场验收情况。堵塞验收管理漏洞,监察供应商供货偏差情况,实现原材核算部位核算,提升业务效率, 最终达到提升企业及项目部经济效益的目的。
4、万物互联
未来世界是万物互联的世界,施工现场也是如此。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会从万物感知,到万物互联,再到万物智能。例如AI识别出未佩戴安全帽这个安全隐患,系统会自动对硬件和业务系统发出以下指令:
1、现场智能广播提醒;
2、对未佩戴者进行安全教育;
3、明天上班进闸机影响,不让进场或者再教育后进场;
4、生产例会时检视分包安全管控情况,与分包评价打通;BIM+智慧工地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技术,需要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实现项目管理数字化。
5、数据互联
通过统一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的技术架构,无缝数据互联,将BIM+智慧工地的管理实现项目企业一体化、甲方乙方一体化。
项企一体化:施工企业随时了解项目所有业务数据,实现公司的合同管理、成本管理、生产管理等数据均可以从项目自动汇总,满足公司的管控需求。甲乙方一体化:可以让建设方了解项目现场的进度、质量、安全、劳务等信息。通过统一平台,实现建设方、设计、施工、监理的多方协同管理。
-END-
设计 | 祁明亮
监制 | 冯行星
来源 | 广联达新建造 https://mp.weixin.qq.com/s/n2HR0APxohCIcHKyoiJ9jA